济源示范区2025年小麦抗湿晚播高质量播种技术意见
9月以来,济源示范区受持续阴雨天气影响,平均降水量显著偏多,土壤偏湿面积占比高,部分地块土壤水分过饱和。田间湿黏导致农机作业受阻,秋作物收获延迟、腾茬困难,整地条件受限,给小麦适期适墒高质量播种带来严峻挑战。
9月以来,济源示范区受持续阴雨天气影响,平均降水量显著偏多,土壤偏湿面积占比高,部分地块土壤水分过饱和。田间湿黏导致农机作业受阻,秋作物收获延迟、腾茬困难,整地条件受限,给小麦适期适墒高质量播种带来严峻挑战。
寒露都过了,不少老乡还在地里犯愁——雨下得没停,地湿得没法进机器,前茬作物也收得晚,小麦播种硬是拖到了现在。大家心里都打鼓:这晚播的麦子,今年还能有好收成吗?其实不用急,晚播不代表一定会减产,只要把播种量、种子处理和田间管理这几件事做对,晚播麦照样能苗齐穗壮,
人误地一时,地误人一年。错过了小麦播种的黄金期,难道就真的束手无策,只能听天由命了吗?当然不是!只要方法对路,晚播的小麦照样能迎来一个丰收年。咱们国家地方大,气候各不相同,播种的底线时间自然也有差别。就拿黄淮海这片主产区来说,北边像河北一带,最好在十月十五号前
今年夏秋以来降雨多,土壤墒情足,10月5-6日、8-10日又持续降雨50毫米以上,导致农机无法进地、玉米收获推迟、小麦无法适时播种。目前“寒露”已过,北京地区10月10日以后播种的都属于晚播麦,降雨后土壤过湿,将进一步推迟播种时间,但农户仍要抓紧农时,提高整地
小麦播种进入倒计时,黄淮海冬麦区的农民盯着天气算日子。别慌,晚播不等于放弃产量——农业部门和地方农技站总结出的“以种补晚、以密补晚、以质补晚”三招,能把晚播损失大幅收窄,部分示范田甚至实现“不减产”。
当前,正值“三秋”(秋收、秋种、秋管)关键时期,但近期持续降雨,造成不利影响。德州市农业农村部门成立11个指导组下沉一线,全面开展秋收秋种指导工作。同时,积极调配农业机械资源,目前已储备履带式收获机械237台,计划从河南、安徽、江苏等省引进外机2100台,配备
小麦播种确实讲究时令,但万一错过了最佳播期也别太着急。只要掌握好方法,晚播的小麦同样能获得好收成。下面这份结合了农技专家和老农经验的指南,希望能帮你稳住收成。
过早种植小麦,不适于感温发育,只适于营养生长,温度过高,湿度适宜,植株长势过旺盛,提前消耗营养物质,抗逆能力大幅降低。
9月以来,我市遭遇多轮降雨,导致全市农田土壤过湿,局部农田积水,形成“秋汛”。目前,“寒露”将至,我市已进入秋收秋种关键期,针对当前气象条件和生产形势,制定全市防秋汛保秋收促秋种技术指导意见。
你是不是每年一看到玉米苞叶变白,就迫不及待地收割了?先别急,这里面可有大学问!很多时候,玉米苞叶变白只是个 “假象”,这就是农业上常说的 “假熟” 现象。此时,玉米籽粒可能还在偷偷地灌浆呢,要是这时候就收割,可就亏大啦!
到了小麦种植的季节喽,如何种植既能高产又能少生病,接下来小编简单的给大家唠叨一下,希望能有帮助!
小麦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,其种植时间直接影响苗齐苗壮、抗逆能力及最终产量。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及全国农技中心的最新技术指南,小麦播种需遵循“适期、适墒、适深、适量、适机”的“五适”原则,其中适期播种是核心环节。结合2025年气候预测与区域实践,以下从时间
选种子可不是随便挑个品种就行,得跟着当地生态条件走。河南农科院的专家说得好,不同麦区得选 “定制款” 品种:北部冬麦区要扛冻抗倒春寒,中南部麦区得耐后期高温逼熟,长江中下游麦区还得抗湿防赤霉病。
“小麦高产七分在种、三分在管”。秋播在即,农户要安排好农时、农事,准备好农机具,抓好小麦整地和播种质量,确保苗全、苗匀、苗壮,为明年夏粮丰收奠定良好苗情基础,2025年全市小麦秋播技术指导意见如下。
今年老天爷有点“怪”,闰六月加双春年,老黄历里的“双春夹闰月,遍地是黄金”这话虽在理,但种油菜可不能全照老经验来!今年长江流域9月气温比往年能高个3-5℃,早播的油菜苗子看着旺相,实则“虚胖”,冬前抽苔开花一冻就亏大发了。
秋分将至,黄淮海地区的农田里,玉米渐黄,小麦备播。今年天气变幻莫测,雨季延长,田间积水严重,许多农民朋友面临着同一个难题:玉米收获推迟,小麦播种怎么办?
其实,科学安排收种时间,玉米晚收10天,一亩地就能多收80斤左右粮食。这就是农业专家们提倡的"双晚"技术——夏玉米适期晚收、冬小麦适期晚播。
俺们村的老张种了二十年小麦,往年总觉着多种就能多收,每亩地拼命加种子。结果呢?成本一年比一年高,收成反倒不见涨,庄稼还老是倒伏、生病。去年他听了技术员的劝,把亩播量降了20%,你猜咋样?亩产反倒增加了15%!今天俺就跟大伙儿唠唠这个理儿,教您咋样既省种子又增产
在小麦实际生产中,因肥料施用过量、土壤墒情失衡、播种量失控、播种深度不当等失误引发的出苗不齐、弱苗问题频发,严重制约小麦生产潜力的发挥。为从源头规避此类问题,需围绕播种全流程落实科学管控措施,确保小麦从播种到出苗阶段的生长环境稳定、生长条件适宜。
近年来,随着全球气候变暖,黄淮海地区气温上升、降雨增加,全年光温水资源更加丰富。农业专家们发现,适应这种变化,适当推迟小麦播种时间,反而有利于培育壮苗,避免冬前旺长,减少水分消耗,实现安全越冬。